公司动态

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助推“生态美 百姓富”

作者:admin    阅读:    更新日期:2018-04-22 10:14

风景如画的猕猴桃产业园

       新华网贵阳7月24日电(通讯员 龙江)最大程度挖掘山地资源优势,实现了土地产出率的最大化,达产后的猕猴桃亩产值可达4万元左右,众多参与种植猕猴桃的农户也一天天富了起来。

       三年前还是贫困户的李如明,如今有了“新股东”和“职业农民”两个新身份。“种自己的土地,有自己的股份,每天还能挣70块钱,现在一年有10万元的收入,这生活过得真是没得说的啦!”说起现在的日子,水城县米箩镇俄戛村打铁组村民李如明满脸堆笑。

      “今年的猕猴桃比去年结得多,如果价格与去年一样的话,我至少能多收入8000元。”黄希应一边说着,一边随手拉过来一根枝条,数起了猕猴桃。“一、二、三……你看,这一根枝条上的猕猴桃满满当当,大概有10斤左右,一株猕猴桃树平均下来大约要收80斤左右,一亩地就要产3000斤。”猴场乡猴场村村民黄希应家有5个孩子,以前,家里的开销就靠他和妻子两人打工,由于没有技术,拿到的工资不高,家里的生计一度很难,尤其是几个孩子开始读书后,微薄的收入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拮据。他家自从种了4亩猕猴桃,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,不仅修起了大房子,儿子也靠种猕猴桃娶上了媳妇。

 

游客在猕猴桃园区采摘。


       猕猴桃让水城县的老百姓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,原来的荒地荒坡也变成绿地,河水也更加的清澈,生态得到恢复和提升,老百姓的人居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。

       作为喀斯特地区的水城县,“地无三里平”是真实写照,产业园因地制宜,通过加强水、电、路、讯基础设施建设,推广使用物联网技术、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措施,实现了现代农业技术与山区自然条件的有机结合;能种玉米的山区耕地上发展高效农业,最大程度挖掘山地资源优势,实现了土地产出率的最大化,达产后的猕猴桃亩产值可达4万元左右,是玉米种植的80余倍;产业园是中国农村“三变”改革发源地,农村“三变”改革荣登2017中国农业创新榜首位,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写入了2017年中央1号文件。产业园通过推进“三变”改革,有效整合碎片化的资源、空心化的农村和分散化的资金,推动山地现代农业的发展,采取以土地入股、资金入股、资产入股、技术入股、扶贫资金量化股份给贫困户入股等方式,通过“保底分红”、“反租倒包”、“特惠贷入股分红”等措施,按照村企联合、产业连片、基地连户、股份连心、责任连体的“五连”模式,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,让农民分享一二三产的利益,形成了“联产联业、联股联心”的发展格局。按照“园区产业发展到哪里、基础设施配套到哪里”的原则,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,整合各级财政资金15.2亿元,全面推进产业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水库、沟渠、喷滴灌等水利设施,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。

       水城县立足融合发展拉长产业链、拓宽产业辐,着力在农产品加工、保鲜、包装、运输、销售、服务等方面形成产业链,探索走出种养加一体化和产供销一体化的多产融合发展路子,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目前,建成凉都“弥你红”生态食品加工园,建成周转库容5万吨气调库(冷库)和新西兰进口的猕猴桃分选线,年产万吨猕猴桃酒酒厂一期工程已建成,成功开发了猕猴桃酒、果酱、干片等高附加值产品。